課程資訊

(A1141103)後現代中的現代寓言大師---麥可漢內克 114春季班

招生人數:20 人

已報名人數:11 人

招生狀態:招生中

親子課程:

上課首日:2025/03/03

授課時間:18:00~22:00

授課星期:(一)

週/次數:9

上課地點:BOOK◎思藝生活美學教室(高雄市苓雅區同慶路108號3樓

保證金:0 元

學分數:2

學分費:$ 2000 元

場地費(不同校區個別收費):$ 900 元

報名手續費(每學期收一次):$ 100 元

新生註冊費(舊生免收):$ 100 元

其他雜費:場地費900(含專業影音設備、水電冷氣、清潔等)

師資介紹
講師姓名
蔡衛倫
現  職
瓦比薩比生活美學有限公司
最高學歷
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
個人簡介學經歷
基於回饋社會及推廣生活美學,於民國100年至今規劃文藝課程,讓市民免費參與講座。
已辦過課程講座有: 紀錄片基礎班 攝影基礎班、影詩沙龍、古典詩詞賞析、現代詩講座、旅人座談、劇團劇本創作班、青少年寒暑假營活動、基礎咖啡講座、茶道講座、歷史與公民、教育講座……等

敏記建材、陶本設計、少年輔育院青少年弘化志工、紫竹林精舍校園弘化志工、人本教育基金會森林育領隊/顧問、鹿野苑基金會志工、1300 Only porcelain大立精品百貨/夢時代策展人、屏東高樹鄉偏鄉生命教育講師、嘉義大學景觀系客座講師、正修工專千人業師講師、勞動部高屏澎東分屬 銀響力講師、淨心圖書館電影賞析講師、BOOK思藝生活美學教室
個人專長及證書
室內裝修工程管理乙級技術士
網站連結
關於這堂課
課程簡介 以Michael Haneke的九部作品為電影賞析素材,從現代主義的角度切入影片的主題,探討導演要傳達的意念,再以後現代美學研究影片的形式風格,試著用這樣縱向與橫向全方位分析Michael Haneke的影片,發現人性暴力的議題。 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思想,化成影像的形式引起共鳴,才是導演最重要的課題。
課程理念(目標) Michael Haneke的電影不但有關心親子之間的作品《班尼的錄影帶》和《隱藏攝影機》等,有對社會問題以及階層矛盾提出看法《或然率七十一》及《大快人心》,後期關注到全人類社會的歷史演進,推出《白色緞帶》這樣的人性反省之作。這一切都再再的顯示出導演在題材上雖有所變化,但是對於人的關懷卻是始終如一的。 從Michael Haneke的電影中,我們可以學到電影帶有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
教學預期效益 影片聚焦、檢視所謂的中產階級,精準切入人性的黑暗,更以客觀的角度看待社會議題,抽離世俗對暴力的既定印象,簡約優雅同時膽大的將心靈暴力供以觀影者感受,並透過課程安排引導學員思辯及表達,將『人文關懷』提升到另一種高度。藉由社會議題的自我反思,希望可以藉此更了解這位奧地利電影導演的哲思。
與社大理念、發展之連結性 培養學員獨立思考的能力、拓展多元視野、培養面對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自主學習、鼓勵溝通與表達。
教學方式 口述教學、學員實作或練習。
選課條件 有一顆開放且樂於分享的心,願意思考、傾聽、包容不同意見的胸襟。
學員自備物品 筆及筆記本
注意事項
課程內容規劃
各週課程主題及內容
第 1 週
【1989年:《第七大陸》(Der siebente Kontinent)】
這部電影記錄了一個奧地利家庭三年的生活,家庭成員包括工程師喬治;他的妻子安娜是一名驗光師;和他們的小女兒伊娃。他們看似過著例行公事的城市中產階級生活,但實際上卻在策劃一些險惡的事情。
第 2 週
【1992年:《班尼的錄影帶》(Benny's Video)】
描述的是一個,家境不錯的年輕人,成天目不轉睛地看著電視播放的事物,舉凡新聞、體育、競賽、戰爭、錄影帶,在觀看了真實的殺豬影片後,有一天他把一個到他家遊玩的少女給處決了…。
這部電影中不斷的逼著我們去思考,為什麼這個年輕人為什麼要殺人?
第 3 週
【1994年:《或然率七十一》(71 Fragmente einer Chronologie des Zufalls)】
正如片名所暗示的,它的故事情節支離破碎,並行地記錄了幾個看似無關的故事,但這些獨立的敘事線索在影片結尾的一個事件中相交。你相信世間所有的不幸,都只是一種〝巧合〞嗎?
第 4 週
【1997年:《大快人心》(Funny Games 1997)】
一家三口開車到湖畔小屋度假時,遇見兩名身穿白衣、戴著白手套的青年,讓一家三口陷入絕境。本片以充滿冷靜、戲謔的拍攝觀點,表現中產家庭遇見隨機殺人犯的無助絕望,並且不時打破第四道牆,讓殺人犯凝視銀幕之外,叩問觀眾內心潛在的獵奇慾望。
第 5 週
【2001年:《鋼琴教師》(La Pianiste)】
Erika是一位40多歲的鋼琴教師,與如控制狂般的母親同住,看似冰冷的她,其實是一位極度性壓抑的女性,而這一切直到遇到她的學生Walter而被解放。一個極端迎來了另一個極端,然而「壓抑」是不會有結局的,總是不斷地壓抑而後爆發、迎接下一次的壓抑再爆發,難以找到出口。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比較正確的面對自己的慾望?
第 6 週
【2005年:《隱藏攝影機》(Caché)】
影片講 Georges Laurent 跟 Anne Laurent 這對夫妻收到匿名人士寄來的錄影帶,為這個家庭帶來恐懼不安的氣氛。影片觸及到1961年10月17日的巴黎屠殺事件。
第 7 週
【2009年:《白色緞帶》(Das weiße Band)】
故事敘述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不久德國北部一個村莊的兒童唱詩班。漢內克說,這部電影是關於「每一種類型的恐怖主義的起源,無論是政治性的或宗教性的。
第 8 週
【2012年:《愛·慕》(Amour)】
電影「愛‧慕」(Amour)細細描摩著一對擁有良好社會地位,退休準備頤養天年的鋼琴家夫婦的故事,妻子在晚年遭受意想不到的病魔襲擊後,年邁的老夫妻,兩人如何在愛與死、自尊隱私與照護看養之間,尋求最後的出口。
第 9 週
【2013年 : 漢內克的導演秘密 (Michael H. Profession: Director)】
麥可漢內克是一位影像的理論學家,或許稱得上是對影像以及場面調度最有實戰經驗的當代導演。他同時也是位優秀的偽裝者,就像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在《阿卡丁先生》(Mr. Arkadin)所飾演的角色一樣,總是試圖讓人摸不清他的來歷與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