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C1133401)小田園綠生活-城市有機菜圃栽培 113秋季班

招生人數:22 人

已報名人數:20 人

招生狀態:即將額滿

親子課程:

上課首日:2024/09/05

授課時間:19:00~21:00

授課星期:(四)

週/次數:18

上課地點:校本部(高雄市三民區市中一路339號,由河北二路進出。

保證金:0 元

學分數:2

學分費:$ 2000 元

場地費(不同校區個別收費):$ 100 元

報名手續費(每學期收一次):$ 100 元

新生註冊費(舊生免收):$ 100 元

其他雜費:

師資介紹
講師姓名
陳國松
現  職
第一社大樂學農園社教學組組長
最高學歷
逢甲大學企管系
個人簡介學經歷
第一社大樂學農園社社長、教學組組長
個人專長及證書
網站連結
關於這堂課
課程簡介 講授各類蔬菜瓜果有機種植管理技術... 從認識土壤、影響作物生長的環境因子、植物繁殖方法與種子穴盤育苗,介紹微生物肥料與生物農藥在有機農葉之施用要領、有機栽培病蟲害之防治、香草植物之栽培與應用、居家陽台空間菜圃之利用,親自動手做以達成食在安全之有機生活方式。
課程理念(目標) 1.推廣友善環境的耕作方法,培養有機無毒的生活態度,並關注農業生產對地球環境的影響。
2.推廣食農教育,藉由親自動手做,激發對安全食物的感知,並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3.推廣都市居家菜圃進入社區,增進人際間情感交流與記憶,共享成果。
教學預期效益 教導學員有機栽培正確而必需具備之知識與技術,從學習中更能珍惜自然安全健康的食物,並對自然生態環境有更多的關注,並養成簡單、節能的生活態度。
與社大理念、發展之連結性 建立公民素養, 連結公共事務, 從個人學習轉化至公共服務, 鼓勵溝通與表達, 充實生活內容,重建私領域的價值觀, 培養共學協作的素養
教學方式 口述教學, 老師示範演練, 學員實作或練習, 戶外教學、 、口述教學、老師示範演練、戶外教學
選課條件
學員自備物品 筆、筆記本
注意事項
課程內容規劃
各週課程主題及內容
第 1 週
【城市小農有機.友善環境耕作與健康生活食安的關係】
1.介紹有機友善環境耕作與自然農法之意義
2.化學農法在作物殘留農藥的危害
3.如何辨別食物吃得健康與安心
第 2 週
【有機田健康土壤建構與保育】
1.生產安全高品質農作物的健康土壤建構與保育
2.如何改良土壤使成為抑病土而適合作物生長
第 3 週
【植物的養分與合理化施肥管理】
1. 植物必需養分與有益養分種類
2.如何配合植物生長需要並依據環境條件達到合理化施肥
3.忌避植物在有機農業之運用
第 4 週
【有機栽培管理技術與環境條件對作物之影響】
1.如何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有機栽培管理技術
2.如何預防作物在生長環境中遭受生理障礙
3.光照.溫度.水分對植物生長開花結果之影響
第 5 週
【植物有性繁殖播種與種子穴盤育苗技術】
1.介紹種子繁殖播種方法
2.穴盤育苗方法
3.穴盤苗各生長期之健化管理
第 6 週
【秋冬季瓜類蔬菜有機栽培管理】
1.介紹木虌果.小黃瓜.櫛瓜之有機栽培管理
2.整蔓技術
第 7 週
【秋冬季豆類蔬菜之有機栽培管理】
1.介紹皇帝豆.四季豆與翼豆之有機栽培管理與整蔓技術
2.豆科綠肥植物的利用
第 8 週
【秋冬季葉菜類之有機栽培】
1.葉菜類作物的生長與需肥特性
2.葉菜類含硝酸鹽的問題
3.介紹高麗菜.青花菜與波菜.青蔥之播種栽培要領
第 9 週
【秋冬季根莖菜類蔬菜之有機栽培管理】
1.根莖菜類蔬菜之生長與需肥特性
2.介紹洋蔥.白蘿蔔.胡蘿蔔的有機栽培方法
第 10 週
【茄果類作物之優根有機栽培技術】
1.認識番茄.茄子.彩椒等茄科作物之優根栽培.生長氣候環境條件及水.養分管理
2.整枝方法
第 11 週
【果樹的無性繁殖與盆栽果樹之有機栽培】
1.介紹果樹的無性繁殖方式種類
2.介紹草莓.黃金莓與無花果之有機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方法
第 12 週
【生物農藥與微生物肥料在有機農業之應用】
1.介紹作物保護殺蟲制菌之生物製劑防治運用對象
2.介紹可促進作物生長的微生物肥料種類
第 13 週
【有機栽培田間蟲害之辨識與防治】
1.認識田間有益與有害昆蟲種類.生態
2.蟲害綜合防治方法
第 14 週
【有機栽培作物病害之辨識與防治】
1.介紹作物病原微生物,致病的原因與常見作物病害種類
2.如何強化作物抗性以利事先預防與治療
第 15 週
【居家菜圃設計規劃與介質資材之選擇運用】
1.居家空間陽台之規畫利用, 並介紹栽培介質及容器之選擇.
2.家庭簡易有機堆肥.液肥之製作
第 16 週
【校外教學與參訪】
藉由校外教學與參訪觀摩提升同學耕作技術,實地操作茄科作物之整枝技術
第 17 週
【校外教學-果樹整枝修剪方法與功能性有機液肥之製作】
採校外教學實地操作果樹整枝修剪方法以及多功能有機液肥之製作
第 18 週
【期末綜合討論】
師生座談針對課程內容安排與學習效果溝通作為日後教學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