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B1131701)用好奇的眼睛重新開始:攝影觀點(第三期:城市的記憶) 113春季班

招生人數:15 人

已報名人數:0 人

招生狀態:已結束

親子課程:

上課首日:2024/03/10

授課時間:14:00~17:00

授課星期:(日)

週/次數:6

上課地點:旗津tha̍k冊(高雄市旗津區通山路42巷2號

保證金:0 元

學分數:1

學分費:$ 1000 元

場地費(不同校區個別收費):$ 0 元

報名手續費(每學期收一次):$ 100 元

新生註冊費(舊生免收):$ 100 元

其他雜費:冊店場地費100,成果手冊印刷費500

師資介紹
講師姓名
鄭中信
現  職
屏南社區大學
最高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個人簡介學經歷
致力於影像推廣,期望透過影像反映社會、參與社會、影響社會。

近年開設課程:
●2021-迄今 屏南社區大學「用手機記錄生活」課程講師
●2018-2020 屏北社區大學「屏東街頭巷弄~手機帶我趴趴照」課程講師
●2017-2020 (屏東)在地方人文空間 主持人
●2012-2017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兼任講師(開設課程:「影像敘事與人文關懷」、「攝影敘事與社會參與」、「藝術創造與社會關懷」、「音像紀錄與社會參與」、「地方達人-紙的想像與實踐」)

近年參與研究計畫:
●2017-2018 國藝會視聽媒體藝術類(調查與研究)「探尋埔里戲院痕跡(天一戲院、高樂戲院)」計畫主持人
●2017 文化部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自主參與類)「探尋埔里戲院的痕跡(天一戲院)」計畫主持人
●2015-2016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無邊界大學計畫」第一期、第二期計畫籌畫人員

近年獲獎記錄:
●屏東縣政府112年度「屏東縣終身學習優良課程實踐徵選」個人組優等(屏府教終字第11226093500號)

近年論文發表:
●2022〈荒謬劇場:談黃信堯《阿里 88 之七大不思議》〉
●2021〈用抹除刻畫指紋:談楊哲一「山水」攝影的礦業風景〉
●2016〈無重力的空間與靈魂:談夏曼‧藍波安〈漁夫的誕生〉〉
●2015〈電視媒體的原鄉想像:探析臺灣原住民族電視台《O’rip慢•生活》節目製作的「緩慢」意識〉
個人專長及證書
●於國內外有立案之大學擔任授課領域講師。
●授課領域具碩士以上畢業證書。
●授課領域具五年以上的經驗。
●授課領域具傑出表現或特殊成就
網站連結
關於這堂課
課程簡介 新生生命對世界的探索,開始於好奇。因為對於環境的陌生,新奇的事物總是一件接著一件的發生,在五光十色的絢爛中,在或寧靜、或吵雜的節奏裡,在五味雜陳的氣味,以及苦辣酸甜的刺激,還有各類碰觸、互動的驚訝中,一天一天累積身體經驗,為時間填上故事,堆疊出認識的世界。
課程理念(目標) 透過作家、作品的社會關懷,討論相關議題,及其呈現手法。藉以引伸討論地方問題、個人觀察、解決策略。
教學預期效益 認識主題單元的議題,討論地方問題,以建立人文關懷意識,參與相關活動。
與社大理念、發展之連結性 以特定主題單元,搭配作家、作品(攝影、錄像、聲音、複合藝術),討論人文與環境議題。
教學方式 口述教學, 老師示範演練, 學員實作或練習, 分組操作, 戶外教學 (請於課程大綱註明為哪幾次)
選課條件 需會操作Google meet視訊軟體,以備不時之需。
學員自備物品 攝影器材
注意事項
課程內容規劃
各週課程主題及內容
第 1 週(2024/03/10)
【課程介紹】
課程介紹
淺談攝影基本概念與技巧
什麼是視覺文化?

◆攝影展作品賞析與討論:
電視與網路廣告、流行歌曲MV

閱讀資料:
瑪莉塔・史特肯、莉莎・卡萊特著,陳品秀譯《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導論〉

[讓我們一起創作]
討論攝影主題,思考期末個人攝影展的內容。
第 2 週(2024/03/24)
【尋找地方的符號(一) 高雄的宗教信仰有哪些?】
◆神聖空間的符號:每個神聖空間都有其中心,代表著核心的價值,也有他的邊界,做為外部空間的區隔。不同的宗教會用什麼樣的元素,代表核心價值;又會用什麼樣的物件,區隔空間內外?先以廣角的視野,掌握觀察廟宇、佛寺、教堂等等建築的外部與內部輪廓,再以微觀的方式,觀察各個角落的細節,找出各個宗教的特殊元素,以及建築物的特別之處。

◆作品賞析與討論:
林柏樑「對視」系列
張林「故宮」系列

閱讀資料:
瑪莉塔・史特肯、莉莎・卡萊特著,陳品秀譯《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第二章〈觀看者製造意義〉

[讓我們一起創作]
討論攝影主題,思考期末個人攝影展的內容。
第 3 週(2024/04/14)
【戶外教學】
◆參訪日式建築「逍遙園」
[讓我們一起創作]
第 4 週(2024/04/28)
【尋找地方的符號(二) 家屋的樣貌有哪些?】
◆居家生活的空間樣貌:日常生活的所在之處,通常不會太嚴肅,會有閒適的感受,依循著主人的品味,佈置屬於他的獨特樣貌,處處充滿驚奇。也會因為實際的需求,增加功能性的物件,空間越來越複雜。原本歧異的家屋,順應著自然環境的特性,區域空間的發展,又會呈現某些共通性,架構出一個地方的特色。

◆作品賞析與討論:
陳敏佳(2013)《屋頂上》
鄭開翔(2019)《街屋台灣》

閱讀資料:
瑪莉塔・史特肯、莉莎・卡萊特著,陳品秀譯《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第二章〈觀看者製造意義〉

[讓我們一起創作]
展示個人創作,共同討論彼此的攝影作品。
第 5 週(2024/05/19)
【戶外教學】
◆駁二藝術特區進行影像拍攝
[讓我們一起創作]
第 6 週(2024/06/02)
【分享會】
評圖會
策展照片的排列模擬,創作理念的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