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B1121701)◆NEW◆ 用好奇的眼睛重新開始:攝影觀點(旗津風景) 112春季班

招生狀態:已結束

親子課程:

上課首日:2023/03/12

授課時間:14:00~16:00

授課星期:(日)

週/次數:9

上課地點:旗津tha̍k冊(高雄市旗津區通山路42巷2號

保證金:0 元

學分數:1

招生人數:15 人

學分費:$ 1000 元

場地費(不同校區個別收費):$ 0 元

報名手續費(每學期收一次):$ 100 元

新生註冊費(舊生免收):$ 100 元

其他雜費:場地費100、講義費500、材料費視期末策展需求另收取。

師資介紹
講師姓名
鄭中信
現  職
屏南社區大學
最高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個人簡介學經歷
致力於影像推廣,期望透過影像反映社會、參與社會、影響社會。

近年開設課程:
●2021-迄今 屏南社區大學「用手機記錄生活」課程講師
●2018-2020 屏北社區大學「屏東街頭巷弄~手機帶我趴趴照」課程講師
●2017-2020 (屏東)在地方人文空間 主持人
●2012-2017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兼任講師(開設課程:「影像敘事與人文關懷」、「攝影敘事與社會參與」、「藝術創造與社會關懷」、「音像紀錄與社會參與」、「地方達人-紙的想像與實踐」)

近年參與研究計畫:
●2017-2018 國藝會視聽媒體藝術類(調查與研究)「探尋埔里戲院痕跡(天一戲院、高樂戲院)」計畫主持人
●2017 文化部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自主參與類)「探尋埔里戲院的痕跡(天一戲院)」計畫主持人
●2015-2016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無邊界大學計畫」第一期、第二期計畫籌畫人員

近年獲獎記錄:
●屏東縣政府112年度「屏東縣終身學習優良課程實踐徵選」個人組優等(屏府教終字第11226093500號)

近年論文發表:
●2022〈荒謬劇場:談黃信堯《阿里 88 之七大不思議》〉
●2021〈用抹除刻畫指紋:談楊哲一「山水」攝影的礦業風景〉
●2016〈無重力的空間與靈魂:談夏曼‧藍波安〈漁夫的誕生〉〉
●2015〈電視媒體的原鄉想像:探析臺灣原住民族電視台《O’rip慢•生活》節目製作的「緩慢」意識〉
個人專長及證書
●於國內外有立案之大學擔任授課領域講師。
●授課領域具碩士以上畢業證書。
●授課領域具五年以上的經驗。
●授課領域具傑出表現或特殊成就
網站連結
關於這堂課
課程簡介 試著透過各種觀點,接觸攝影師看世界的方式;試著以實際的行動,紀錄自己的生活,拓展生命的精彩。
課程理念(目標) 透過作家、作品的社會關懷,討論相關議題,及其呈現手法。藉以引伸討論地方問題、個人觀察、解決策略。
教學預期效益 認識主題單元的議題,討論地方問題,以建立人文關懷意識,參與相關活動。
與社大理念、發展之連結性 建立公民素養, 連結公共事務, 拓展多元視野, 從個人學習轉化至公共服務,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培養面對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鼓勵溝通與表達, 充實生活內容,重建私領域的價值觀, 培養共學協作的素養, 發展自主學習。
教學方式 口述教學, 老師示範演練, 學員實作或練習, 分組操作, 戶外教學 (請於課程大綱註明為哪幾次)
選課條件 需會操作Google meet視訊軟體,以備不時之需(課程中也會教授)
學員自備物品 攝影功能的手機
注意事項 ◎錄音/錄影須先取得老師同意、拍照可。
◎依照第一社大旁聽規定。
課程內容規劃
各週課程主題及內容
第 1 週(2022/03/12)
【在疫情之下】
◆嬉鬧是種說故事的獨特方式,說書人透過歡笑、遊戲、嘲弄等等刻意的形式,陳述事件始末,讓聽眾(觀眾)雖然沈浸在愉悅的情緒。而形式轉換的背後,卻隱藏的玄機。說書人的幽默,果真是單純的調侃,而沒有任何的批判?果真是單純的取悅,而沒有積極主動的對話?
◆攝影展作品賞析與討論:
Bo Burnham:「Inside」(我的隔離日記)
Claudius Gentinetta :「Selfies」(自拍趣)
◆[讓我們一起創作]
第 2 週(2022/03/19)
【用抹除刻畫指紋(ㄧ)】
◆人類的文明發展,已經在地球上留下屬於自己的痕跡,覆蓋了薄薄地質層(人類世)。也在科技的發展過程中,透過資源開採、消費行為,逐漸以抹除的方式,改變地形地貌,書寫人類活動的故事。不論攝影者當初按下快門的意圖為何,僥倖留存的影像,已然成為紀錄變化的歷史文獻,在今昔對照之下,看見不可逆轉的變動。
◆作品賞析與討論:楊哲一〈山水〉
◆[讓我們一起創作]
第 3 週(2022/03/26)
【用抹除刻畫指紋(二) 戶外拍攝(教室集合)】
◆作品賞析與討論:楊順發〈臺灣水沒〉、黃信堯《雲之國》
◆[讓我們一起創作]
第 4 週(2022/04/09)
【進入歷史記憶(一)】
◆攝影並不只是單純的按下快門,每一張照片也不只是紀錄片刻瞬間。當攝影者進入到那個地方,便無可避免的成為事件的一部分;縱使攝影者以擷取影像的方式,進行影像的再創作,當作品散播給其他人觀賞的同時,便產生影響。影像產生的當下,已是行動,沒有所謂的旁觀與他者。既然攝影即是行動,越多人參與,便會促成越多的影響,創造出更多元的形式與觀點,展示思維的歧異。
◆作品賞析與討論:游泳福《尋找湯姆生》
◆[讓我們一起創作]
第 5 週(2022/04/16)
【進入歷史記憶(二) 戶外拍攝(教室集合)】
◆作品賞析與討論:陳伯義〈莫拉克南沙魯〉、〈地質紀念碑〉
◆[讓我們一起創作]
第 6 週(2022/04/23)
【城市流域】
◆色彩可以呈現情緒,在多采多姿的時刻,攝影可以捕捉繽紛的顏色,展現歡樂時光。而紛雜的色彩,可能不只是表現歡愉,當影像過度飽滿,填滿視覺,反而導引出曲終人散的氣氛,反轉成為哀傷。尤其,搭配錯落、反差的光影,更能夠提取創作意圖,看見影像隱隱透顯的故事。
◆作品賞析與討論:鄭中信「戀戀東港後寮溪:走在豐漁橋與芳都橋之間」
◆[讓我們一起創作]
第 7 週(2022/05/07)
【高雄碼頭】
◆歷史並不是遙遠的事,已經逝去的昨天,即是歷史。鼓山渡船頭的舢舨船,依然存留在記憶中,但是現實中的渡船頭,早已經失去舢舨船的身影,成為不可復返的過去。關注時間的變化,會在細微之間,發現變動的徵兆。
◆作品賞析與討論:陳皇儒《港岸舢舨船》、李阿明《這裡沒有神》
◆[讓我們一起創作]
第 8 週(2022/05/21)
【賞蛾新花樣】
◆哪怕是拍攝普普通通的花花草草,這些照片經過複合媒材,或是二次創作,都有可能轉化成另外一種美輪美奐的作品。所以,讓我試著玩玩自己的照片,看看它們可以組合出什麼樣獨特風采的影像。
◆作品賞析與討論:陳彥錚「蛾樂」
◆[讓我們一起創作]
第 9 週(2022/05/28)
【心得與成果分享】
心得與成果分享